細菌性食物中毒
過去,,因為我們?nèi)庋劭床坏剿鼈,,所以我們不了解自己的對手,。后來,,顯微鏡發(fā)明了,我們才看清它們的真面目,,原來這是一個大家族——細菌,,是發(fā)生食物中毒的最大元兇。
細菌污染食品的途徑:
●食品原料在采集,、加工之前就已被細菌污染,。例如病死的牲畜大多已被細菌污染。
●食品在生產(chǎn),、儲存,、運輸、銷售過程中被細菌污染,,這是細菌污染食品最多的一些環(huán)節(jié),。
●直接接觸食品的人沒有注意個人衛(wèi)生,或自帶菌,,從而造成對食品的認為污染,。
●食物(特別是肉食)沒有燒煮透,,生熟食品用具沒有分開,剩余食品沒有及時低溫儲藏,。
導致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細菌:
沙門菌: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多見的一種細菌,,愛在肉食中搗亂。
葡萄球菌:多存在于人和動物的化膿性感染處,。
肉毒梭菌:這種細菌不喜歡氧,它產(chǎn)生的毒素毒性極強,,多見于罐頭,、臘腸、臭豆腐等食品,。
椰毒假單胞菌:多見于酵米面,、銀耳等食品中。
副溶血性弧菌:喜歡在不咸不淡的地方,,特別鐘愛海產(chǎn)品,。
李斯特菌:這種細菌不怕冷,即使在冰箱里也能作怪,。
致瀉性大腸埃希菌:家族成員很多,,人吃了它,就好像“拉痢疾”一樣,。
蠟樣芽孢桿菌:愛躲在剩菜,、剩飯中放毒,還不產(chǎn)生難聞的氣味,,讓人不容易發(fā)覺它,。
產(chǎn)氣莢膜梭菌:常在人和牲畜的糞便中,外面裹著芽孢,,不怕熱,。
志賀菌:知道“拉痢疾”是怎么得的嗎?它就是元兇之一,。
細菌性食物中毒預防原則
細菌性食物中毒多發(fā)生于夏秋季節(jié),,這個季節(jié)是細菌最適宜生長繁殖的季節(jié)。防范細菌“惹禍”,,我們要養(yǎng)成良好的飲食衛(wèi)生習慣,,做到:
◇選擇新鮮的食品,不吃腐敗,、變質或霉變的食物,;
◇不生吃海產(chǎn)品,烹調魚,、肉等食品時要燒熟煮透,;
◇立即吃掉做熟的食品,,放置時間越長,危險性越大,;
◇如需儲存食品,,最好是冷藏,儲藏食品食用前要再加熱,;
◇避免生食與熟食接觸,,生、熟食品用具要分開使用,;
◇涼拌菜最好是吃多少做多少,,吃剩的涼拌菜不要再食用;
◇不要從不法商販手中購買食品,,不要到“馬路餐桌”就餐或購買盒飯,;
◇講究衛(wèi)生,勤洗手,。
生猛海鮮為什么不能生吃,?
有一種被稱為副溶血性弧菌的細菌喜歡呆在海水里,很容易污染各種海產(chǎn)品,,如海蝦,、螃蟹、墨魚,、帶魚,、黃花魚、海蜇等,。
日本人最愛生吃魚片,,所以發(fā)生這類中毒事件特別多。
正是因為副溶血性弧菌特別鐘愛海產(chǎn)品,,因此這種食物中毒,,一般多發(fā)生在海產(chǎn)品上市的6—9月。它與一般的細菌不同,,喜歡不咸不淡的環(huán)境,,在純淡水中存活不到2天,在含鹽量10%以下的地方可以存活1個月以上,,而在含鹽量10%以上時只能存活1天,。這種菌還怕熱、怕冷,、怕酸,。所以,海產(chǎn)品只要燒熟煮透,,就不會有中毒的危險,,要是在吃的時候加點醋,,更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。
細菌“最喜歡”的食品
細菌“最喜歡”動物性食品:如魚蝦類水產(chǎn)品,、肉類,、蛋類、奶類,、以動物性食品為主要原料加工的食品,。
細菌還“青睞”少數(shù)植物性食品:如剩飯、豆制品,、面類發(fā)酵食品,。
動物性食品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,其中變質畜肉類及其制品居首位,,變質禽肉居第二,病死畜肉居第三位,,魚,、奶、蛋類也占一定比例,。
摘自生命的長城------突發(fā)公共衛(wèi)生事件防護科普叢書:
《謹防禍從口入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