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40.jpg](/d/file/2020-03-10/819ed2f5bafff20a0324c8be9fc617ad.jpg)
集中隔離醫(yī)學觀察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傳播渠道,將與確診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集中起來進行醫(yī)學觀察的措施,。這個特殊又存在一定風險的崗位,,對于每一個堅守的工作人員來說,都是一次嚴峻的身體和精神考驗,。
![40-1.jpg](/d/file/2020-03-10/bdf82042241cbd0993a75483daafbce0.jpg)
連續(xù)一個多月來,鹽湖區(qū)疾控中心先后派出四批共計20名醫(yī)護人員前往4個集中隔離醫(yī)學觀察點(以下簡稱:集中隔離點),,完成高強度、高風險的一系列服務,。
2月6日,,鹽湖區(qū)疾控中心根據(jù)防控指揮部安排,以“雷神山”的速度,,2天完成地址選定,、設施完善、人員配置,、后勤保障等各項工作,,第一個集中隔離點投入使用。李云帶領著趙水萍,、宋麗潔,、李慧、賀景貝,、李瑋,、王彤等幾名90后年輕人主動請纓,承擔起第一集中隔離點的大部分工作,。她們與其他工作人員協(xié)同作戰(zhàn),,表現(xiàn)出了為人民健康負責的擔當作風,以及毫無懼色,、義無反顧的抗疫精神,。
![40-2.jpg](/d/file/2020-03-10/6174c2266d7b081ea1649ddce2084cb6.jpg)
在集中隔離點,醫(yī)護人員需要一大早起床,,穿戴好防護裝備,,一間房、一間房地敲門、量體溫,,對每位隔離人員詢問當天的情況,,像這樣的“大查房”,每天至少兩次,。她們的手機必須24小時保持通暢,,隨時做好疫情知識解疑答惑、安撫隔離人員情緒,、盡可能解決健康及生活問題的準備。除此之外,,她們每天還要進行必要的消毒殺菌,、衛(wèi)生管理,待用餐結束還要收取餐具并第一時間消毒,。整個過程都要采取“零接觸”的方式,,更好的避免接觸性感染。
![40-3.jpg](/d/file/2020-03-10/2c9faa63a467361333c8a23c2821140f.jpg)
朱坤博,,是第一集中隔離點的駐點醫(yī)生,。在前期疫情防控時,每天流調要走十幾公里,,一次崴腳她的腳踝腫了,,怕影響工作,她晚上用熱水敷,、涂抹紅花油等辦法,,快速消腫,第二天照常上班,。集中隔離點建成后,,需要醫(yī)生,她主動請纓:“我是共產(chǎn)黨員,,也是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,,我上。”就這樣她成為第一集中隔離點的中堅力量,。
![40-4.jpg](/d/file/2020-03-10/4ba5ea2019b9888d3bb354f79d9737ac.jpg)
“有時候一天下來,,為大家采購物資要跑二三十趟。”皮膚白皙,、個子不高,、聲音細膩的王彤說。她和李瑋負責前臺資料登記,、接聽電話,、人員交接、物資接送等工作,每天活動區(qū)域不大,,但是一天下來,,每個人的微信運動顯示“走路的步數(shù)上萬了”。運城市疫情防控的重點轉為“外防輸入”后,,集中隔離點住進來的從境外回國人員多,,有的人經(jīng)常點外賣,或者家里送來衣服,、零食等,,“我們需要寫上名字,做好消毒,、把包裝重新弄好,,送上去交給同時趙水萍她們。”
![40-5.jpg](/d/file/2020-03-10/2001b697ccd924e597256c691d939694.jpg)
特殊事件也考驗著她們的耐心和毅力,。隔離人員的情緒波動需要安撫,,年齡大的需要多次問候,年齡小的需要關注網(wǎng)課和作業(yè),,帶嬰兒的媽媽需要特殊照顧等等,。有時候凌晨時分,流調人員送來需隔離觀察人員,,大家就開始忙碌,,房間整理、果食擺放,、人員登記,、手續(xù)完善等復雜的工作流程。“時刻保持清醒狀態(tài)”——是她們特別能戰(zhàn)斗的真實寫照,。
![40-6.jpg](/d/file/2020-03-10/4f1678851cdf1b842825c7e342691da5.jpg)
集中隔離點,,充滿著溫情。她們在每天的正餐外以外,,還為每個被觀察人員提供牛奶,、餅干、牛肉,、水果等溫馨加點,,給他們的心理送上了無限的安慰和關懷。
“每一天,,僅是帽子,、手套、口罩,、防護服,、護目鏡,、腳套……一套防護裝備穿戴下來,就得要10分鐘,,每一個步驟都要穿戴很仔細,,做好防護,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顧在這里隔離的人員,。”趙水萍說,。
趙水萍的同事宋麗潔將消毒液、物資搬進隔離樓層,,又將一箱一箱的垃圾袋搬出來,,厚厚的隔離服下,嬌柔的身形略顯吃力,。從早上7時30分一直忙到晚上近11時,,她們四個人每天穿、脫防護服,、摘掉口罩在五次以上。按照規(guī)定,,每次進入都要換新的,,但是由于物資緊張,她們每次脫下來,,掛起來,,嚴格消毒,然后又重新利用,。“我們就沒有離開過隔離樓層,,在這里已經(jīng)待了32天了”。
“想家嗎,?”記者問起宋麗潔,。這個22歲小姑娘轉過身去,“不想,。”其實,,她的眼里已有淚珠在打轉了。
“能不想家嗎,,和我家姑娘一般大,,在家里都是寶貝疙瘩。”說話的是雷磨琴大姐,。她也是在此服務一個月了,,帶領等3名后勤人員,任勞任怨,,為每個隔離人員黨的后期服務做到無微不至,,背后的汗水和付出常人難以想到,。
疾控中心婦委主任王潔紅總結這里的工作時說:“這些姑娘都是身兼多職,是醫(yī)生,、是護士,,同時也是搬運工、送餐工,、清潔工,。她們是無所不能。”
“目前在隔離點實時集中觀察人員有 122 名,。”疾控中心主任馬祥告訴記者,,“從隔離點成立至3月7日12時,已累計留觀 187人,,其中,,65人解除隔離。數(shù)字簡單,,辛苦難言,。”
“能在這么艱苦的環(huán)境、這么高強度的工作下,,一直堅持在抗疫第一線,,真是抗疫一線的鏗鏘玫瑰!”看著王彤忙碌的身影,,在一號集中隔離點的總負責人王旺盛豎起大姆指贊嘆道,。
在其他隔離點,副主任李紅梅,、李濤濤身先士卒,,帶領疾控的女兵日夜堅守。
疾控中心的女性占比在80%,,疫情發(fā)生以來,,她們沒有休息過一天,沒有人因為身體,、家庭,、兒女的原因而離開過防疫戰(zhàn)場。
在3月8日,,這個特殊的日子,,謹以此篇短文,向她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,。